文/李嘉修   20110213    自由時報

小菁(化名)就讀大三,她因長期受焦慮情緒所苦,前來求助。她很在意他人及自己的一言一行,對於別人的一句話、一個眼色,抑或一個舉動,都很容易開始在她的腦海中反覆思索,形成負面的聯結與想像,例如,「我是否又做錯了?」「這是不是表示他不喜歡我?」「我這麼說真是蠢斃了!」因而時有終日惶惶不安的感受。

諮商時,她也頻頻擔心自己說得「不夠好」,詢問她可否把剛才說過的話重述一次,或向我確認,我聽了她的敘述之後,對她的感受是什麼?

小菁發覺自己很容易對於周遭的人、事、物產生過度的聯想,並導致焦慮不安的情緒與行為反應,她形容自己就像含羞草一般,稍有風吹草動,便容易敏感且畏縮起來。雖然有時她會思索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,但多數時刻卻仍傾向落入習以為常的想法模式與負面的感覺當中,令她困擾不已。

因此,在諮商歷程中,我引導她練習下述3個減緩焦慮情緒困擾的方法:

◎記錄想法

人的想法與念頭往往倏忽多變,尤其容易緊張焦慮的人,腦中可說時常處於紛亂的思緒當中,假使未靜下心來細細觀察與體會,著實不易覺察自己究竟想了些什麼,容易就隨著慣性與直覺,對腦中的念頭產生焦慮的情緒與行為反應。

因此,將腦中的想法與念頭,用寫字或打字的方式,具體記錄下來,是放慢思考速度,以釐清並確認自己想法的好方法。

◎靜觀想法

記錄想法後,試著靜下心來體驗它、觀察它及感受它,接納自己所有的「動心起念」,靜觀想法如何的生成與變化,任其自由來去,並且告訴自己:「那不過是一個想法罷了,我不反應,它也不會怎樣的。」或是對它說:「這只是一個令我焦慮的念頭而已,但我不會上當的!」試著與之共處,但不隨之起舞,練習靜觀想法,但不對它做出反應,或再產生其他的聯想。

◎腹式呼吸

靜觀想法的同時,搭配練習腹式呼吸,就是吸氣時,讓自己的腹部鼓起來;吐氣時,讓自己的腹部消下去,想像將空氣吸進自己的腹部,再從腹部將空氣壓縮出來,並盡量延長吐氣的時間(約莫吸氣時間的1.5至2倍),以舒緩失調的自律神經,改善焦慮情緒的困擾。(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諮商中心兼任諮商師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vid 館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